第35章(1 / 2)

回到现实的情况是,这样的口角似乎不算大事,又坐了一会儿,确定两个人不会因为几句话就互相记仇,林女士和顾女士放下手里的东西,按计划一块儿去散步。

而家长刚关上门,傅元初就抬步往楼上走。

“哎,你怎么就上去啦?”一个人在客厅待着多没劲,蒋京津想都没想,就小跑几步想要跟上他。

这里的楼梯对她来说简直和自己家的一样熟悉,边走边用掉最后两个步数,冰块没消完,手机界面出现“gaover”的样式。蒋京津懊恼皱眉,返回主页一看,暂时已经没有生命。

冻结时间里,她两步并一步走,试图跟上傅元初。

这并不算一件很难的事情,虽然周身气场不对劲,但他走的很慢,甚至比平时逛街或者散步,刻意等待蒋京津的时候还要慢。

慢到,好像是在等待她说什么。

“你怎么一直都不说话?”等待游戏再次加载的时间,蒋京津终于分出心思来,好奇问道。

两人依旧很慢地走着,甚至还没有走通楼梯。

傅元初这次倒是没有继续沉默,只是回答的很简洁:“困了。”

“说困还要打游戏,”蒋京津笃定地决定了他待会儿回房间要做的事情,“我发现你这个人特别不真诚。”

人与人在交往中可以运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,绝对是试探。互相试探彼此的三观原则甚至底线,譬如能接受什么程度的玩笑,夸张到什么程度的形容词,会因为什么而不开心……

这种试探是天性,却也能被时间轻易冲淡。

这么多年的相处,蒋京津和傅元初之间,无论是互怼还是互相夸赞,都习惯用最夸张最顶格的形容,仿佛这样才足够。

所以,不真诚这种对别人来说伤害程度或许不算小的词,在他们之间,其实是理所当然的,放在平时甚至可以被当做对话中的逗号来使用。

但无端的,傅元初今晚就是忍不住要较真。

“蒋京津,咱俩到底是谁不真诚呢?”

“哦莫,吃枪药了?”

尾音刚落,前方的傅元初突然停住脚步,正在低头再次查看解冻时间的蒋京津一时不察,额头磕在他背上:“干嘛呢你?疼死了,傅元初你怎么这样……”

“蒋京津,你说我不真诚,那你呢?”他转身,忍不住再次质问她。

游戏这次需要的解冻时间还有好几分钟,正纠结要不要换个模式打,就听见这声扑头盖脸的质问。

蒋京津也有点不耐烦了:“什么真诚不真诚的,我不就随口一说,你不乐意听就不听……”

随口一说。

她随口一说的话太多,多到他分不清那句是真那句是假,恨不得一句句记下来分析,却永远触摸不到哪怕一丝真理。

傅元初自诩理智,快三年的时间,也证明了他忍耐力强这件事,但现下明知蒋京津只是火柴性格一点就燃,也一再告诉自己她在感情方面本来就极其迟钝,可那句“谁要跟他结婚”一直环绕在脑海,一直被压抑的情绪还是忍不住冲破层层防备。

“蒋京津,在你这里到底有哪句话是认真的?”他顿了顿,声音里有着抑制不住的丧气。

“你到底怎么了?我说什么了让你这么动气?”蒋京津皱眉,试图认真地分析问题,并且想要先稳住傅元初的情绪,“我们不是好朋友吗?有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好好商量的呀……”

刚才那部电影,傅元初再分心去看文献、写实验报告,因为蒋京津喜欢和人讨论,还是不可避免的看进去很多剧情。

剧里有一对很典型的国产影片喜欢写的夫妻模式,妻子总是在歇斯底里地发出质问,丈夫则永远在询问“你到底要什么”。

流水线的故事当然可以套用脸谱,现实中的人类情感却永远都无法用公式来计算解答。

理智、冷静、情绪稳定,一贯是傅元初性格的笼统形容词。

这意味着他不会意气用事,不应该患得患失,也不能因为自己害怕而不敢表明,就剥夺蒋京津保持中立的权利——

但形容词其实常常失灵。

所以傅元初才会转身,几乎是一字一顿,又颇为咬牙切齿地说:“谁要跟你做好朋友”

“蒋京津,”关上房门前,他面无表情,补充道,“乱说话是会被抓去菜市场游街的。”

友达以上,恋人未满

期末月正式到来,蒋京津忙得几乎脚不沾地,冰美式没得喝不说,每天还要被林女士监督着喝中药,早早定好闹钟和舍友跑图书馆,除了复习期末考试,还要卡着ddl交各种结课作业……

可是明明已经这么忙,只要稍有一点空闲,蒋京津就不可避免的想起那天晚上,傅元初说的话。

“乱说话是会被抓去菜市场游街的。”

和他们之间任何一句有关争吵的语言都一样,这句同样也是重复率极高,熟悉到不能再熟悉,按理是应该勾不起任何情绪变化的。

但无端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